AI革命性的一年反思:關鍵里程碑與洞見

自從 OpenAI 一年前推出 ChatGPT 作為「研究預覽」後,這款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的聊天機器人迅速成為熱門科技。LLM 利用了變壓器神經網絡技術,這項技術源自於 Google 在 2017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ChatGPT 提供了 GPT-3.5 的易用介面,並在推出的五天內便吸引了超過一百萬用戶,迅速成為增長最快的消費科技。如今,它擁有數億用戶,還有許多類似的機器人採用來自不同公司的各種 LLM,其中包括新推出的 Amazon Q,專注於商業應用。

這些進展有望徹底改變創意和知識驅動的任務。麻省理工學院去年夏季的一項研究顯示,ChatGPT 將寫作求職信和成本效益分析等任務所需的時間縮短了 40%,而輸出質量經獨立評估後提升了 18%。這項技術的潛力讓人聯想到電力和火,因為人工智慧將根本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工作、溝通及複雜的問題解決,正如電力革命性地改變了能源和工業。

人工智慧的經濟影響

諮詢巨頭麥肯錫預測,生成式人工智慧每年可能為全球經濟貢獻超過 4 兆美元。因此,微軟和谷歌等科技巨頭在這個新興市場中激烈競爭。自從 ChatGPT 面世以來,圍繞人工智慧技術的影響及安全性討論日益增多。這些討論散發於美國國會到二戰期間英國破譯中心(Bletchley Park)等不同場所,主要分為兩派:支持快速技術發展的「加速主義者」與呼籲謹慎的「末日論者」,後者強調無管制的 AI 進展所帶來的風險。

這些緊張局勢催生了第一波重要的人工智慧監管行動。歐盟的人工智慧法案經過多年發展,而美國也出台了旨在平衡創新與必要監管的全面「安全、安保和可信的人工智慧」行政命令。全球各國積極制定應對 LLM 熱潮的人工智慧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了一項新的人工智慧發展策略,以反制西方的主導地位,然而他進入的競賽中美國、中國和英國已經領先數步。這項宣布頗具趣味,因為他曾提到引領 AI 的國家將主宰世界。

OpenAI 祕密計畫 Q*

過去一年在人工智慧領域可謂戲劇性十足。即使是 OpenAI 董事會解僱 CEO 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這樣的事件,也隨著投資者和員工的反對而在短短一週後迎來他的回歸。現在,圍繞 OpenAI 秘密計畫 Q*(讀作「Q-star」)的猜測層出不窮。“Q”的名稱反映了「軍需官」,這位富有創意的人物在詹姆斯·邦德電影中以高科技小工具而聞名。

根據路透社報導,OpenAI 董事會在奧特曼被解雇前不久,收到了來自研究人員的警告信,指稱 Q 的相關進展可能對人類造成威脅。部分人推測,董事會可能對 Q 不甚了解,這或許助長了奧特曼的解雇。然而,考慮到首席 AI 科學家伊利亞·蘇茲克維爾(Ilya Sutskever)同樣在董事會中,這種說法似乎不太可能。有報導指出,平台方面澄清董事會並未收到任何有關 Q* 的警告。

邁向通用人工智慧(AGI)

圍繞 Q* 的傳言暗示它可能代表著一種新的神經符號架構這一重大理論進展,或者是一種融合現有 LLM 和技術的精煉,旨在提升人工智慧的能力。儘管有效的神經符號系統在大規模應用上依然難以實現,這種架構可能讓 AI 在學習時依賴更少數據,同時提供更透明的推理。包括 IBM 在內的公司和學術機構正在投資於這一方法,並將其視為達成人工通用智慧(AGI)的途徑。儘管 AGI 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通常是指 AI 以人類的速度處理信息,甚至超越人類的能力。

《大西洋月刊》報導指出,Q* 可能尚未位於神經符號突破的前沿;然而,它的市場釋出可能代表著邁向 AGI 的重要一步。Nvidia CEO 黃仁勳表示,AGI 可能在五年內實現,而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則強調更為謹慎的時間表,指出在明年內達成如此先進的 AI 極不可能,認為可能需要數年或甚至數十年。

展望人工智慧的未來

我們所見證的 ChatGPT 及潛在的 Q* 進展,引發了不同情緒——樂觀、謹慎、監管關注、競爭和猜測。這些快速的進展不僅對技術里程碑有所啟示,也突顯了我們對理解和駕馭自身創造物的持續追求。展望未來,明年有望如今年一樣充滿刺激與挑戰。我們的進步將取決於我們如何有效應對創新和監管框架的挑戰。

Most people like

Find AI tools in YBX

Related Articles
Refresh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