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人工智慧 (AI) 的熱情日漸高漲,引起全球的矚目,尤其是在風險投資領域。近期,投資公司越來越專注於 AI 項目,對於缺少 AI 元素的項目則興趣缺缺。相比之下,中國仍然優先考慮製造業,許多公司對生成性 AI 的實際應用持謹慎態度,認為美國的熱情或許過於高漲。
過去一年,行業已經投入 500 億美元購買 NVIDIA 的 GPU,而生成性 AI 的收入僅為 30 億美元,至今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儘管如此,考慮到這一領域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30 億美元的收入可與 SaaS 行業十年的收益相提並論,顯示出其潛在的巨大潛力。
隨著晶片、軟件和雲計算等各個領域的快速進步,投資者自然會將生成性 AI 視為下一個重大機會。根據初步跡象,生成性 AI 的潛力似乎與以往成功的行業相當,這些行業已經創造了可觀的財富。
推動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是 ChatGPT 等應用的成功,該應用已經實現了 10 億美元的收入。與移動互聯網時代數百個應用超過 10 億美元的銷售額相比,生成性 AI 領域可能很快會出現更多“獨角獸”。這一充滿希望的投資環境讓風險投資家對生成性 AI 的增長充滿期待。
技術的進步也增強了對投資生成性 AI 的信心,最近實現了三項重大突破:
1. 生成創新內容的能力。
2. 加強的人際互動能力,改善對話和語音理解。
3. 強化的推理能力以處理複雜邏輯。
儘管這些能力仍需改進,並尚未廣泛應用於高安全性行業,但許多部門逐漸認識到 AI 的優勢。AI 在客戶服務、法律諮詢和伴侶陪伴等領域的應用正在鼓勵企業進行投資。
另一種投資邏輯是,主要風險投資公司和大型企業正將研發資金投入基礎 AI 模型,希望 Sora 和 Claude-3 等技術能提升 AI 的基礎能力。美國資本市場相信,提升這些基礎能力將有助於找到產品-市場契合(PMF)。然而,這可能不是追求 PMF 的最佳時機,因為小型公司可能會被擁有更強大模型的大型企業所掩蓋。有趣的是,美國和中國在此存在對比趨勢;美國公司推動基礎改進,而中國則推崇開源模型以更好地解決 PMF,儘管對這些模型能力的提升信心不足。
在經濟上,美國以服務業為主,主要企業獲利來源於該領域。透過 IT 提高效率對利潤增長至關重要,過去三十年,產生每百萬美元收入所需的員工數已從七人減少至兩人。引入 AI 有望進一步降低成本並提升生產率。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對 AI 的熱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中國則仍然專注於製造業。因此,美國對 AI 的熱情在全球經濟格局中不應被輕易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