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甚至引发激烈的争论。人们对其影响的担忧是合理的,因为它在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应用都涉及到基本的人类体验。虽然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推动创新和优化,但其广泛的应用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隐患。
虚假信息的传播、歧视性编程、消费者隐私问题、身份欺诈以及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资本主义等问题,都是人们面临的挑战。此外,工作被取代、经济不平等、人工智能幻觉、不道德价值观的传播以及潜在的滥用问题日益突出。
专家们认识到这些挑战,并积极参与公共讨论。尽管目前有多种努力旨在降低风险,但人工智能演变的不可预测性使得对其未来的预言变得复杂。人工智能先驱Yann LeCun与Yoshua Bengio之间的公开分歧进一步加剧了该领域的困惑和焦虑。
尽管存在这些紧迫的问题,但一个常被忽视的关切是如何有效地命名和品牌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在创新和营销行业中。
名字的重要性
虽然技术命名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后果却可能相当重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代理和机器人常用拟人化命名的情况下。例如,许多西方服务界面的人工智能助手使用女性化的名字:麦肯锡的人工智能助手叫Lilli,汉森机器人公司的社交机器人名为Sophia,微软的个人助手是Cortana,而广为人知的虚拟助手有Alexa和Siri。
给人工智能系统赋予女性名字可能会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并延续从属的观念。此外,这些拟人化的命名方式也会影响用户对人工智能潜在危害的看法,让其似乎拥有“自主意识”。
将人工智能视为一个强大实体而未能全面理解潜在后果的做法,可能导致对于其能力的恐惧和抵制,尤其是当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时。区分商业与个人关系中的性格、道德和信任等方面,成为一大挑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模仿人类特征的世界中。
自我命名的体验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关于二次效应的教训逐渐显现,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的商业化过程中。社会规范的放松导致了在线攻击性和仇恨言论的增加。尽管数字人类学仍处于新兴阶段,其影响也必将在时间中逐渐显现。
命名人工智能技术时同样适用这一原则。将人工智能视为促进者而非竞争者至关重要。市场营销和创新团队必须引导客户有效应对人工智能领域,意识到命名方式能显著影响新技术的长期成功。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我们到处受技术束缚。”意识到技术的本质对于理解其在社会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任何名字都能称为玫瑰
我们可以借鉴制药领域和网址命名的标准。制药法规防止了有关疗效的误解,以免扭曲消费者观念。处方药名称必须遵循特定指南,避免使用某些字母和医学术语,倾向于清晰且易于识别的名字。
同样,网址命名原则强调清晰和简洁,使用小写字母并避免特殊字符。遵循这些指南可以避免用户混淆。
人工智能工具同样可以受益于类似的命名实践,帮助明确其在产品类别中的定位。避免使用拟人化的名称,可以防止人工智能被视为人类替代品,从而更清楚地传达人工智能的目标和能力。
名字本身已经演变为品牌,这一现象早于现代品牌化实践。理查德·布伦森、麦当娜和埃隆·马斯克等人便是这一现象的代表。尽管人们通常不会将人工智能与真实人类混淆,但拟人化命名可能会使技术被视为有意识的生物,模糊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