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首席執行官旨在打造「全球最具韌性的供應鏈」,以實現未來的成功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最近強調,面對全球挑戰,迫切需要「全球最具韌性的供應鏈」。目前,80%的科技供應鏈集中在亞洲,這引發了安全上的擔憂。疫情引發的動盪、以色列/加沙和烏克蘭的衝突以及台灣的緊張局勢凸顯了在轉向人工智能經濟時構建更強大、較不脆弱供應鏈的必要性。

基辛格強調,英特爾必須將可持續供應鏈置於長期穩定的首位。他的言論與英特爾創建新晶片製造業務Intel Foundry的宣布恰逢其時,這項業務旨在為各類客戶生產晶片,大部分將在美國生產,受益於《美國晶片與科學法》的激勵措施。英特爾已經獲得150億美元的客戶承諾以支持Intel Foundry。

在活動中,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指出,COVID-19疫情暴露了科技供應鏈的脆弱性。她呼籲回歸美國晶片生產,並強調需要在國內創造數十萬個研究和工程職位。

雷蒙多讚揚英特爾是美國創新的基石,但警告說,僅僅建造十座工廠是不夠的。基辛格重申摩爾定律的相關性,該定律預測晶片的容量和性能大約每兩年會翻倍。他提到英特爾最新的圖形處理單元擁有超過1000億個晶體管,自1971年英特爾4004 CPU僅有2300個晶體管以來,顯示了驚人的進步。

基辛格指出,數位經濟目前驅動著15%的經濟活動,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30%。他表示:「我們是數位經濟的管理者。」

活動的基調反映出日益增強的民族主義,令人想起1980年代日本對晶片產業的挑戰。

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確認,該公司計劃利用英特爾的晶圓廠服務開發AI晶片。與此同時,英特爾創新業務負責人斯圖爾特·潘(Stuart Pann)引用克里斯·米勒的書籍《晶片戰爭》(Chip Wars),強調英特爾在過去半世紀的技術核心地位。潘宣布將進入一個轉型變革的時期,並表示英特爾承諾到203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應,增強美國軍事優勢的技術。

英特爾的影響力擴展到全球第二大超級電腦,該電腦由10萬個CPU和300英里的電纜供電。報導指出,AI的電力需求可能與整個國家的用電量相當,這促使英特爾專注於更具成本效益的能源解決方案。

潘宣布,英特爾創新業務已與30家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其中Arm被視為最重要的夥伴。Arm首席執行官雷內·哈斯(Rene Haas)在舞台上與潘一起慶祝這一重要合作。聯發科(Mediatek)和博通(Broadcom)等其他合作夥伴也加入了英特爾的晶圓廠計劃。

隨著英特爾對創新和合作的承諾,晶片產業未來將迎來重大的變革。

Most people like

Find AI tools in YBX

Related Articles
Refresh Articles